一场走进17城的适老化改造,如何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

适老改造设计院 阅读:109 2023-11-29 18:00:41 评论:0

楼梯沿着矮坡盘旋而上,黄色、粉色、绿色的房子错落两旁。石井坡是近年在重庆兴起的网红打卡地,每到节假日,总是人声鼎沸。

游人为缤纷的房屋所吸引,却少有留意,时光在房子外墙上留下斑驳的痕迹。石井坡街道的房子大多是重庆特殊钢厂的老宿舍,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如同特钢厂随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而掉队,曾经风光无比的老宿舍楼,如今墙体日渐酥松剥落,屋内终日昏暗。

老人周良英是重庆特钢厂的退休员工,在石井坡住了近40年。房屋年久失修,照明不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斯居住环境让她苦不堪言。多年来,周良英曾尝试对房子进行一些简单改造,但效果未能称心,加上平时生活拮据,想法也就此作罢。

事实上,像周良英一样的老人,几乎遍布中国每一个城市的老旧社区。

2020年,据住建部初步统计,中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7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陈旧的社区叠加中国老龄化现状,让适老化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之一。同年,《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的通知》等出台,拉开了适老化改造的序幕。

庞大的工程很快动了起来,建筑物外墙、排水管道等小区公共部位及基础设施陆续焕新。而针对具体的社区及房屋,另一项更精细化的改造,也随着一些社会力量的加入开始加速落地。

2021年,龙湖公益基金会“万年青计划”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启动。脱胎于龙湖,龙湖公益基金依托多年来在建筑设计与空间改造领域沉淀的经验,旨在通过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等措施,针对性解决社区环境老旧及功能缺失、居家环境适老化程度低等问题,助力老人改善居住环境。

初衷是美好的,但适老化改造却并非单纯的装修、盖房子。在这个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多方合力的大型事业中,改造者面对的不仅是略显昏暗的老旧空间,还有那些生活在不便中,又期待微光的老人们。

1

从疑惑到欢迎

万年青计划到家里进行改造前,周良英对居家生活远谈不上满意。

周良英在石井坡住的房子修建于1986年。屋内光线不好,多年来靠老式灯泡照明,天阴下雨时,屋里头近乎摸黑。夫妻俩腿脚不好,平时常常扶着墙走动,遇到阴雨天时,最害怕的就是摔倒。

在石井坡街道光荣坡社区,这是很多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说服老人参与改造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据工作人员回忆,听说万年青计划可以免费入户改造时,很多老人第一反应并非欢迎,而是有些犹豫。其中,不免有对于“免费”的天然警惕,还有经年累月,老人们已经习惯的那份“将就”。

周良英亦是如此。在入户调查时,周良英与老伴刚为家里换上了一个40瓦的白炽灯泡,听到免费改造,老人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需求。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沟通,老人答应先从一些小的地方开始改造。

改造的过程没有想象中复杂。床边新增了安全扶手,让老人起身时得以借力。厕所旁也加装了助力扶手,还铺上了防滑垫,以防摔倒。此外,万年青计划贴心地选取了节能电灯,耗电极少,家里却亮堂了许多。

周良英打心眼里喜欢改造后的“新”家。由于半月板有磨损,平时周良英基本不出门,这套建筑面积近50平方米的小房子,几乎是她全部活动空间。

适老化改造不仅要考虑老人行动不便、安全隐患等直接问题,还要更多地走进他们的日常,将改造与老人日后的长期生活相结合,才能摸索出合适他们的改造方案。目前,万年青计划从无障碍、防跌倒、安全性、便利性等维度,总结出了30项户内改造标准产品,老人们可以通过“一户一表”的方式进行勾选,每一户改造都可根据个体需求“量身定制”。

居民是改造最直接的感受者,也是改造好坏与否的评价者。

从对改造心存疑惑,到如今越来越多老人对万年青计划敞开欢迎的怀抱,今年夏天,在重庆改造时,龙湖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负责人便遇到老人为工人送水和食物,以表谢意。最让他难忘的,是住在团结坝社区的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老人平时寡言少语,略显严肃。当四十多年的老房子改造完后,他亲笔写下赞美诗,并在社区里自发公开传唱。

周良英也成了万年青计划的“推广大使”。家里改造完成后,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儿子与媳妇报喜,还推荐邻里报名改造。

2

住所之外的家园

尽管周良英害怕爬楼梯,但这几个月,她渐渐愿意在傍晚下楼歇上一会。

周良英住的老式楼没有小区的概念。居民楼底下虽然有一片空地,但一直以来缺乏座椅等休闲设施,平时居民来来往往,很少在此停留。

在今年7月,周良英欣喜地发现楼下社区变化了不少。水泥地上铺上了成片的彩色塑胶,走在上面脚感软软的。小广场中间还冒出了长条椅,旁边立起粉蓝色的运动器材。广场一角的大树下也砌上了石桌与椅子,在重庆的夏日酷暑里,来这里乘凉再适合不过。周良英不便使用运动设施,平时大多坐在椅子上休息,看着这个小广场逐渐热闹起来。

傍晚,来遛弯的主要是闲暇时间较多的老人。紧接着,孩子们也在饭后涌了出来。再之后,来小广场休憩的居民早已不分长幼,来跳操的、下棋的、拉家常的……应有尽有。于周良英而言,从楼上到楼下,则已经跨越了一大步。

在万年青计划里,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也是重要的一环。2022年,龙湖公益基金会携手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积极走访社区、居民的基础上,对重庆部分老旧小区的空间布局重新整合。

改造升级社交、健身、休闲等活动场地,添加适老坐凳、无障碍坡道、运动器械等设施,一些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改造,难点却在于真正匹配老人的需求。哪怕是一张椅子的设计,都大有讲究。

一般而言,户外安装的椅子靠背大多是90度角。但工作人员发现,这个角度对老人来说太直挺,他们坐得并不舒服。在落地时,万年青计划就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挑选了靠背为135度-140度的椅子来加装。察觉到不少老人坐下后起身费力,就又在座椅前方增加了助力扶手。

椅子周围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考虑到老人喜欢买菜后到社区溜达休息,助力扶手上增加了挂钩,方便挂外套和菜篮子。看到不少老年人会随身携带水杯,就在座椅上加装了水杯卡槽,还有些老人每天拄着拐杖出来,于是椅子旁又增加了置物架,供摆放拐杖、雨伞等随身物品。

适老化改造并非一次性到位,而是要不断尝试,与老人的生活真正融合起来。从最初想当然地增加一把椅子,到根据老人的实际生活,调整、丰富改造内容,椅子不仅成为老人的休息设施,还衍生出远超想象的各项功能。

类似“椅子”的适老化改造细节,万年青计划一共总结出了34项。

受益的不仅仅是社区里的居民,将改造内容标准化,提升了万年青计划的推广速度。龙湖公益基金会只需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公共空间面积大小、地形条件及老人需求等,即可进行菜单式的选择、组合,实现模块化配置。

截至2023年10月,随着万年青计划走进重庆、沈阳、苏州等中国17个城市,落地全国近103个社区,像周良英这样受惠的老人日渐增加到12.6万人。

从居家环境改造到社区环境改造,万年青计划在努力回答同一个问题:何以为家。家不仅意味着一处住所,还与周遭的社区及邻里密不可分,通过适老化改造为老人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促进区域活化,促使老人成为自我生活的主动实践者,为他们注入更多活力,正是万年青计划的初衷。

3

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

随着万年青计划在中国更多城市落地,龙湖公益基金会发现,很多城市的部分社区其实早已建有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活动场所,以及志愿支援等柔性服务。但由于建造时间较早,或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部分养老服务中心并未对老人的日常照护提供太多实际帮助。

在此背景下,万年青计划进一步扩大改造范围,在助力社区养老服务站适老化改造的同时,也根据老人实际需求,筛选、引入优质社区助老服务资源,并协助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科普、社团活动、情感陪伴、义诊筛查等服务。

苏州相城区是最早的改造试点之一,龙湖公益基金会与相城区元和街道合作,以社区社工服务站为基地,为社区提供老年情感陪伴、残疾老人照料等社工服务。

老人田园在苏州相城区住了十几年,由于腿脚不便,长期以轮椅代步,久居家中。田园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还会“走出去”。

在社区与志愿者多番鼓励下,2022年重阳节,田园多年来第一次主动“走”出家门,参与了由万年青计划组织的社区助老爱心活动。提起活动中的绘画涂色、健康检测,还有公益理发、共享阅读等环节,田园不禁感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封闭生活,又重新找回了久违的温暖和希望。

在那之后,田园鼓起勇气,开始尝试到户外活动。最近一年的回访中,龙湖的工作人员目睹老人从最初的不苟言笑,一点一点地变得放松明亮起来。如今回到相城区,田园还会主动与志愿者们分享生活近况。

在居住硬件与环境改善之外,帮助老人拾起更多勇气,陪伴他们一同面对生活,这是一些志愿者在加入万年青计划之初从未想过的事。看到田园与其他老年居民的生活渐有起色,这让很多志愿者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价值感与信念。

基于老龄化群体的真实需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万年青计划不仅希望为老人提供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的居住环境,更希望借此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居住、出行、公共服务等各层面适老化成为必然趋势。然而,老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以及他们的实际需求,却常处于“隐身”状态。

适老化改造任重道远,亟待更多同路人。重庆市双凤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玉萍近年来也参与了街道的适老化工作,对此深有体会:“一个辖区的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很大,财政资金有限,对于老年人家庭,与一些特殊的家庭来说,还是需要多方关爱。”

依托龙湖,龙湖公益基金会在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上有着天然优势。结合企业能力,调配专业团队,链接社会资源,龙湖公益基金会将适老化改造等公益行为上升到企业整体战略层面。在龙湖公益基金会看来,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是自己“应该做”,又“能做好”的事情。

如何让老人活得更有尊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新课题。通过持续完善万年青计划,龙湖公益基金会也将不断寻找自己的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田园为化名)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jiyuan.org/?id=117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