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老化改造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献策!

适老改造设计院 阅读:294 2024-01-15 10:17:33 评论:0

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9.8%,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这一占比将超过30%。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社会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改造住宅、社区环境、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和工具等多方面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专门出台并实施中长期规划,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促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倡导社会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由于相关工作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覆盖面小、认知度低、规范标准缺乏、管理维护滞后等问题,距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还很繁重。

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未来,社会适老化改造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如何通过适老化“小改造”,承载老年人“大幸福”?7月7日,全国政协“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专家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于全国政协的协商平台,围绕主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7月7日,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姜贵东 摄

完善工作体系健全机制

提升服务扩大社会支持


社会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与优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自2021年起,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专题开展连续5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今年已是第三年。

作为今年的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表示,从调研情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方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老龄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适老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但在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部署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作用发挥不理想、办事机构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王尔乘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认识,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供给和更大力度的落实举措,加快适老化改造进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老化改造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老龄事业或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着力摸清底数,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社会适老化改造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都会面临出行不便的一天,“适老化”“无障碍”已成为城市更新的新课题。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无疑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点受益群体之一。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看来,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举措,紧扣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体现了鲜明的特点,并回应了很强的现实需要。

他表示,目前,各地居家适老化和残疾人家改工作还存在任务完成进度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改造工作不够精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家改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一体推进等问题。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主体。”程凯建议,推动建立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长效工作机制,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统一纳入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统筹推进,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合力;突出政府主责,落实经费保障,同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级开展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虽然全社会对于老龄化问题和适老化改造的认识有所提升,但是面对老龄化进程和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很多人依然显得心理准备不足,社会共识仍需凝聚。”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看完2023年社会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后表示,“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

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对适老化改造的知晓度和主动性不够高,适老化改造中的权责划分不明确。

时和兴认为,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刻认识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他建议,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适老化改造的良好氛围,扩大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社会支持;切实提高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引导老年人转变思维观念,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

让老年生活真正美好


适老化,顾名思义就是使设施或环境更适合老年人。适老不是理念,是基于对老年人需求的真正理解,是涉及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近几年针对当前加装电梯的难题,积极展开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国累计加装电梯约6.1万部。根据2000年前建成的既有住宅面积,预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求超200万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在多次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行调研中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现行建筑标准难以改造增量,底层业主反对意见大,电梯初装和后续维护费用过高,政策知晓度和申请便捷性不够等问题。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对解决老年人高层困境,重获出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刘争建议,加快出台适老化住宅项目标准;出台政策协调底层业主工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缓解政府和业主筹资压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对加装电梯的认同和支持。

让老年人不用为出行问题犯愁,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交通适老化的无障碍建设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无障碍出行的重要措施。

但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规模化出行需求,我国城市公交适老化发展还面临着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前瞻性系统性不够、适老化设施设备亟待升级完善、适老化出行服务有待提升等问题和挑战。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建议,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进一步明确部门间、政企间职责分工;改善设施设备,加强市政道路、公交站台、车辆装备等适老化标准衔接;优化提升服务,完善轨道交通“爱心预约、全网覆盖”乘车服务;加强财政支持,将老年人优惠乘车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

“民以食为天”。目前有83%的老年人买菜回家做饭,但做饭的意愿不足四成。社区老年食堂已成为社区适老化改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看来,当前,老年食堂建设中还存在着相关政策和规划布局有待完善,服务能力及功能定位有待提升与明确两方面的问题,“老年食堂缺乏刚性规划和可操作性指导文件,依靠现有公建配套普遍存在可利用空间不足或适配性不强的问题。”

他认为,应通过模式创新,推动老年食堂做到“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并建议,立足“政府办”,优化布局与规划,坚持普惠性;鼓励“市场做”,政府提供指导价,确保公益性;提倡“社会助”,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建服务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民生服务搭上了数字化快车。从生活缴费、看病就医到交通出行、用餐娱乐,智能化操作几乎成为绝大多数生活场景中的“标配”。

然而,民生服务的创新中,很多对年轻人而言司空见惯的操作,却给老年人带来不少烦恼,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发现,当前,数字技术适老化还存在部门行业间衔接不紧,信息资源分散,缺乏行业规范,数据标准不一,数字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种类少,服务供给不足,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要通过数字赋能,加快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老年人充分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张金英建议,以数字赋能破除“数据壁垒”,大力提升政府服务供给效能,建设和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消除“数字鸿沟”,大力提升适老化产品使用体验,推出更多适应老年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以数字赋能扫除“生活障碍”,大力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适老养老服务体系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消费需求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需要更快地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并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部署养老服务工作。

基本养老服务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行业标准,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持续增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诺敏看来,由于上门医疗服务存在供需矛盾,社区养老驿站医疗服务缺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撑不足等问题,造成疾病和失能老人的就医、康复和照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便捷、安全的医养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应注重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推动家庭和社区相衔接、改造和服务相统筹。”诺敏建议,健全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配置;改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价格体系,完善收费标准,制定鼓励性价格政策并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推广和完善长护险制度,并通过立法确定筹资机制、保障范围、监管责任,确保资金可持续、服务有实效;建立预防保障机制,将预防与延缓失能失智理念融入长护险制度设计中,出台政策支持延缓失能失智的做法,实现早期干预。

社会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既是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并将人文关怀融入设计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养老服务体系纵深化的起点。

“政府主导的政策性适老化改造远不能覆盖全国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作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特邀专家,全国工商联养老与家政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鄂俊宇表示,当前,适老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较低,市场需求有待激发,市场规模有待培育,存在适老化产品供给不足,适老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

作为中国养老行业的“业内专家”,鄂俊宇建议,推动建立供需平衡、多元投入的市场化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金融机构、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共同参与适老化改造;构建完整产业链,尽快出台评价体系、支持举措等配套政策体系,同时,培育和发展适老化改造龙头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增强产业辐射力,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和研究,培养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适老化改造和服务从业人员。

适老化改造是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各地对适老化改造越来越重视,但有些改造项目质量和效果未达到预期。

究其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认为,主要是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适老化改造实施不够精准,改造项目验收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造成的。

对此,她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地方标准;加强项目实施统筹,注重财政补贴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公平性,完善政府采购招标方式;加强验收监管,进一步完善验收要求,组织一定比例的抽查,严格对财政支出监管和资金使用审计。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7月08日 第01版)
记者:孙金诚
摄影:姜贵东
新媒体编辑:黄喆
审核:周佳佳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hejiyuan.org/?id=62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